查看原文
其他

金安平:知识的摆渡人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2-06-09

  人  物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政府管理学院 金安平

教师简介


金安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开设“政党学概论”、“政党学专题研究”等课程;兼任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治学年鉴》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中国政党制度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中国政治学学会理事,北京市志愿服务研究会副会长。


一、课比天大 基础为重

金安平老师担任本科生教学工作已经30多年了,从最开始讲授的“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到现在仍在开设的“政党学概论”,她始终坚持着“课比天大”的职业操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致力于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从知识接受型教育向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转变。针对本科生教学,她强调:“首先,大学阶段本科生教学最重要;此外,本科生教学不同于研究生教学,它更注重基础性、通识性,要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以往的一线教学中,金安平打交道最多的是大一新生。她发现,大一的学生实际上还沉浸在高中的学习状态里,他们的政治常识、政治分析思路常常停留在中学的知识接受习惯和知识结构之中。为了让学生从大一起就较好地接受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建立学生的自信,金安平在教学设计中十分注重讲授政治学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建立基础框架,以便为同学们在政治学、行政学等其他领域将来的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的教学过程还是以知识框架的构建为主,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学生就会出现‘插队’现象,他会绕过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直接进入所谓的独立研究阶段。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学生一开口都是西方最前沿时髦的理论、似乎说得头头是道,但如果仔细听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字里行间是有硬伤和软肋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在没有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学科边界和学科的知识框架时,就直接奔向了各种流行的‘主义’。所以我的课看起来没有那么的深奥,深奥的东西也许要由高年级以后别的老师来完成。我一方面是强调基础概念原始概念,把基本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教学方法中建立起牢固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高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过程到大学研究性学习阶段的过渡,所以也得用一些他们不太熟悉的大学方式。”金安平老师如是说。


几年前,在一次毕业学生返校座谈会上,金安平老师收到了一张感谢明信片。这个学生在回忆大学生活时说,自己在大一那年唯一听懂了的课就是金安平的课,否则真被吓到没自信了。对金安平而言,这不是对自己课程“浅显”的“批评”,而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肯定。


二、寓教于思 润物无声

01

  课前摸底

《政党学概论》开课时,金安平有时会给同学们做一个简单的“课前摸底”,有时则是在课中做个课堂调查。一方面是了解同学们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调查大家的政党认同,为日后讲授相关章节搜集资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金安平发现本科同学对政党的了解远远低于自己的估计。比如,在开课前,金安平让学生写出世界上5个国家的10个政党名称、中国8个参政党的名称等等,结果没有一个同学能写全,甚至有不少同学只能写出零星几个。根据这一情况,金安平老师在布置课程作业时,有一项作业就是让同学按照世界政党的十几种大的分类、几十种小的分类方式为每类政党寻找实例。同时,还让同学在对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科学、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02

  “口语化”的教学

“我上课有口语化的特点。”金安平说道,“有同学在课程评估时说,听我讲课就像听评书一样。我不生气,因为人们听评书时应该是愉快和轻松的。但我也会做一些看起来更严肃性、学术性的调整。其实,我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为了更清晰和有趣的呈现课堂内容,将专业的、晦涩的学科概念通俗化,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最后,我会用板书或者PPT进行学术总结。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学生能真懂。”


03

“辩论式”的讨论

金安平的课堂很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表达她常常将课堂讨论设计成学生们之间的“辩论”,而不是每个同学照本宣科地答题或者没有“靶子”的陈述。金老师课堂讨论的 “辩论”方法,是让同学们互站两个阵营,分为正方反方,一正一反、针锋相对地激辩;有时则是基于一个学科问题,分化出更多维的观点,让大家站在不同角度各抒己见。例如,问题可以是:人们对政党组织中不同角色的重要性有着不同看法,政党领袖、政党干部、普通党员分别是什么角色?同学们可以就这三种观点,分别选择一种立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辩论式讨论,课堂内容便在大家不同的视角下显露出其细致而又精微的一面,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04

让学生主动的考核

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是金安平老师教学设计的另一个特点。


在设计考题时,金安平会把一个学期的知识点通过考题生动地体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地用所学知识去探讨、分析问题。比如,在政党学概论的期末经典考题中,金安平会虚拟一个国家的历史、社会、自然资源、政治力量对比、国际环境等国情条件,然后让同学们回答,如果这是一个老牌的多党制国家或者新兴民主国家,那么作为执政党或者新组建的一个政党,应该分别制定什么样的政党纲领和政策?如何进行宣传和动员?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如何筹款?等等。最后还会让同学们帮这个政党设计一个反映党纲精神的党旗或党徽。这样的题目,就会把平日讲授的政党学的各方面知识,比如政党的类型、政党的纲领和目标、政党的动员、政党的符号、政党的成员构成、政党的财政等等问题综合进行考察,而不仅仅是进行名词解释和回答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便自然地把一个学期中所学到的关于政党的所有要素都演练了一遍。


所以,有不止一位学生在答完考题后在会空白处写上:“金安平,您的考卷是我这辈子写过的最有趣的考卷。”



三、教师寄语:关于阅读

在谈及给同学们提些读书建议时,金老师这样写道:“在阅读已经碎片化、习惯阅读长度不超过140字的情况下,在微博段子与文案广告都被当作文学的情况下北大的学生怎么进行学术性的阅读?我的体会是:一定要读几部大部头!”原因有二:一方面,对大部头的连续性阅读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另一方面,能否阅读、会否阅读大部头著作是对一个人是否具有学术潜力、学术能力的某种检验。几本大部头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滋养,是可以受用终生的。


在“政党学概论”的课堂上,除了构成学科标识的经典书籍外,金安平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文艺作品,例如《纸牌屋》和《是,大臣》及它们的同名电视剧。多样的参考资料,为政党学提供了更为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





受访者 | 金安平

采写 | 汪悦

编辑 | 张正涛、赖赖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